公文读《文心雕龙·融切》札记公文 写作与其他文学创作一样,它包含了个体(秘书)抽象思维活动和具体操作的全过程。它既不完全等同于古人所说的“在江海之上,而在魏阙之下”的极富想象力的精神活动,也不是简单的文书工作,而是从立意到遣词造句都有一定的规范行为。或者是作者在写作提炼思路、删减文字的行为。
虽然他只参考了写作,但同样适用于公文 写作。大多数写文章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思想刚开始,文字却在煎熬。”当你开始写的时候,你会不由自主地去感受你所想的,想写的东西(公文包括那些具体的例子)。“苦于文字”只是一部分。因为在“最初的想法”的时候,是比较全面的思考。你在想什么?这就是刘勰所担心的:“意义太长”、“用词太繁”,或者“两个词一个意思”、“同一个词重复”。
[1]重点不是开始写,而是要建立战略思维,把自己当成第一,否则写出来的东西都没用。1.找到这个任务原来的年度计划,工作要点,领导意图,会议纪要,任务目标。2.根据计划,分析目标是否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3.列出成就点。4.合并相似的条目,在写作前整理出来。5.先写亮点,再写规定动作。6.形成对材料的闭环思考。
1.从拿到计划的那一刻起,就要掌握工作进度。2.随时收集文字资料。[3]规划布局。1.将材料分类并合并相似的项目。2.构建框架:情境的完成存在问题。下一步计划【4】逻辑思维:1。笔杆子不是一朝一夕能锤炼出来的,也不是靠思想就能做到的。要多多练习,在斗争中提高。对领导的否定是必由之路,要在不断推翻自己的过程中完善。2.总结、发言、报告和新闻稿的内部逻辑一脉相承,只是语言不同。要真正提高,需要学习、使用、调整,声调、语锋、句子不断提高。
"公文"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统治阶级用来记录、传递和保存管理国家政治经济事务的官方信息的重要工具。中国的古代公文既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优秀篇章具有借鉴和批判继承的价值,是“糟粕”,是古代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可以用来检验记载的得失,补充史传的空白。古代公文包含了很多知识,如天文、地理、官职、科举、宗法、宫室、事物、丧葬、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和重大事件等。是一笔重要的历史财富,需要进一步发掘。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案例分析、材料分析、公文改错、论述题。《公共基础知识》包括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客观试题为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观试题为案例分析题,公文改错说明文。考试满分为100分,其中客观题占60%,主观题占40%。(二)问题介绍1。选择题。例: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b) A .意识的本质b .世界的起源c .事物发展的动力d .世界能否认识的问题2 .选择题。
A.因与新颁布的宪法相冲突而无效b .因法律规范本身规定的停止生效日期届满而终止c .因新法的颁布实施而无效d .因特别决定而无效3 .判断。例: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父向子还债”,()答:错了。4.案例分析题,例:王,1986年10月8日出生,2000年10月1日前盗窃、抢夺各类财物共计价值约8000元。2000年10月8日,王在宾馆过完生日后,于2000年10月9日零时30分回到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