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早的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西周时期出现了公文“誓”、“专利”、“盟书”、“族谱”、“政典”等形式。《尚书》是最早的、系统的、完整的公文经典。《尚书》编公文禹、夏、商、周四朝,其体例分为典、墨、训、专利、誓、命六种。典,《五帝之书》,是记载五帝重大国事的文献;休谟,“议而求之”,即高层管理者管理世界策略的记录;训练,“传道”,即教字;专利,“告也”,即告诫世人的文告;誓言,“有约束力”,是誓言的一种;命,“使也”,即命令。
4、简述我国 古代 公文产生与发展的主要线索中华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学而闻名。中国古代 公文发展的历史和中华文明一样悠久。在原始社会末期,我们的祖先在原始图画符号的基础上创造了文字用于记录。文字的出现为公文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相传黄帝以前的氏族首领多以口头语言发布训令。所谓“神农顺民而不令”(《淮南潘子论训》),“五帝以来有书约。”(《后汉书·祭祀志》)五帝之首是黄帝。所以中国的公文的最初萌芽出现在黄帝时期。
《尚书》中有五篇名为“誓”的文章,其中“甘誓”是夏帝开始讨伐官吏时发出的军事动员令,“唐誓”是商汤讨伐前发出的军事动员令,“牧誓”是讨伐商周至商都牧野郊外时发出的军事动员令。从文笔上看,大部分都是中心突出,气势和动力十足。这些“誓词”具有相同的名称、相同的功能、相同的格式,具有公文的主要特征,是一个比较规范的公文。
5、 公文 写作还是很重要的!在办公室工作,公文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这一点没有人否认。但是现在大部分人脑子里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公文 写作是办公室或者综合办公室的“笔杆”业务,所以业务办公室不用天天爬格子就能做好。这种想法有道理吗?先说古代。北宋时,司马光和王安石虽同朝为官,但仍会相继撰写《与王》书和《答司马之言书》。大臣们虽然天天出现在皇帝面前,但也要写一份正式的奏章交上去。
6、秘书学术论文: 古代 公文笔法ancient 公文,即“公文”(有时也称“官书”)。是指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官员在公务或政治活动中,运用特定的语言、逻辑思维方法和一定的程序所撰写的应用文章。可见公文本质上是一篇文章。为什么是文章?郑板桥说:“都写了,都写了。”那么,古人是如何要求公文,的笔法的呢?《尚书》曰:“言犹重要,而赋好而异。”这首先从修辞等方面规范了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