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的内容不同,有时附件甚至是官方文件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补充主要部分的图表、统计数据或其他事件;注释只是对发送和阅读官方文件的范围的描述。徽标格式不同。附件应标记在正文后的左上方,书写日期或签名之前。(14)注意事项:需要说明的事项,如公文的发文范围和传达范围等。(十五)附件:对公文正文的解释、补充或者参考。(十六)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其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
公文附注的主要作用标注注释时,需要准确把握注释与说明和附件的区别。这三者都是公文主体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的含义和用途是不同的。“附件说明”是指对公文附件的序号和名称的说明。如果公文中有附件,则“附件”一词应安排在文本底部的空行中。一般请示的公文都需要备注,备注的内容要填写联系人和电话,以便审批机关及时联系。还有一些公文要求明确公文的印刷范围,在注释中注明。比如只发给县团级,就写在备注里(这个文件是发给县团级的)。
公文的注释是仿宋代的,位于左边空白处,并在书写日期的下一行用括号标注。注:“本文件已发送至县集团层面”和“本文件可上报”等注释说明了公文的分发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不解释或注释公文内容。备注的位置应该在签名的下一行。注释是“需要说明的事项,如文件的印发和交流范围”,而附件的说明是“文件附件的序号和名称”。此外,附件描述的写作要求包括:在文本底部用一个空行排列“附件”一词,后跟一个完整的冒号和附件的名称。
公文上如有注释,应用仿宋词,并应留白,并在书写日期下用括号注明。注意事项一般说明公文的分发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如“此文发给县、团级”“此文可以上报”,但不对公文内容进行解释或批注。解释的内容不同,有时附件甚至是官方文件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补充主要部分的图表、统计数据或其他事件;注释只是对发送和阅读官方文件的范围的描述。徽标格式不同。附件应标记在正文后的左上方,书写日期或签名之前。
【错误】本题考查公文格式。《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定》规定,附注是需要说明的事项,如公文的发文范围、传达方式等,因此,标题表达有误。附件是指附在正文后面的文件、资料、图像和视听资料,是一些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附件起补充和说明作用,有些起解释和注释作用,有些起确认和执行作用。附件应在正文之后、撰写时间之前注明顺序和名称,特殊材料制成的附件除外。